说起丙肝,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肯定都听说过它的“兄弟”乙肝。与乙肝的发病过程不同,丙肝被认为是“沉默的杀手”,它主要以隐匿性感染转为慢性肝炎为主,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经常被忽视。大多数人在出现症状的时候,可能已经发展到了肝硬化甚至肝癌。丙肝是一种“隐形杀手”,但幸运的是,它现在已成为可治愈的疾病。今天就带大家全面了解丙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一、什么是丙肝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二、丙肝的传播途径
展开剩余65%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经血液传播。现阶段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修足、文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静脉药瘾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射是目前新发感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1)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 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约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 RNA为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并不增加传播的危险性,HCV RNA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2)经性接触传播。与HCV感染者性接触和有多个性伴侣者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特别是感染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
(3)接受HCV阳性的器官移植。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三、丙肝如何预防
预防丙肝(丙型肝炎)的关键在于避免接触感染源,以下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1.避免血液接触
(1)不共用针具:注射毒品时共用针具是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应避免。
(2)不共用剃须刀、牙刷:这些物品可能接触血液,增加感染风险。确保医疗器械安全:医疗操作中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的器械,避免重复使用。
(3)谨慎处理伤口:避免直接接触他人的血液或伤口,必要时戴手套。
2.定期筛查
(1)高危人群筛查:如有输血史、共用针具、不安全性行为等,应定期检查。
3.母婴传播预防
(1)孕期筛查:孕妇应进行丙肝筛查,感染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措施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4.增强免疫力
(1)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
发布于:北京市网上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