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问题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是否会突然爆发冲突,众多专家表示担忧。然而,根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今年初的调查结果,局势可能不会如外界预想的那样急剧发展。调查涉及52位美国防务专家和35位台湾学者,结果表明,如果中国大陆真有统一台湾的意图,可能不会直接采取登陆行动,而是先采取封锁或隔离措施,以此作为试探性的信号。这份名为《台湾的封锁:中国如何逐步推进》的报告于2024年1月22日发布,其中深入分析了中国大陆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路径。
这项调查并非随便讨论,而是通过问卷和专家讨论会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参与者的分析,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大陆的军事能力足以有效实施对台湾的封锁,然而要实现大规模的军事收复,还面临不少障碍。美国的防务专家中,只有17%的人认为中国能够成功登陆台湾,而台湾专家的信心更低,仅有9%。相反,约90%的美国专家和62%的台湾专家认为,中国目前已经具备对台湾进行隔离的能力。这种“隔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封锁,而更像是对进出台湾的船只和航班进行严格的海关检查,从而控制交通流动。
为什么说隔离是战争的前兆?因为这种策略能够在不进行直接军事冲突的情况下,逐步施加压力。报告指出,中国可能会设置临时检查区域,对进入台湾的货船进行搜查,进而限制台湾的能源和物资进口。台湾的能源供应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天然气,其储备最多只能维持11至14天。一旦供应被切断,电厂很快会停摆,工厂生产也将陷入瘫痪。而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尤其是台积电等公司的生产线,对电力的依赖性极强,停电几天就可能造成产能骤降,进而波及全球供应链,苹果、英伟达等巨头也会受到牵连。
展开剩余78%美国专家普遍认为,一旦隔离措施启动,美国不可能袖手旁观。63%的专家认为,如果中国采取隔离行动,美军应当介入。若局势升级为全面封锁,这一比例会飙升至79%;如果中国在封锁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有限的军事打击,如袭击港口或机场,那么有高达88%的专家支持美国介入。这表明,美国的战略底线并非等到中国实现登陆,而是当台湾的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无法承受封锁压力时,立即采取行动。CSIS的另一份报告《中国如何隔离台湾》(2024年6月5日发布)提出,隔离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针对一个主要港口进行有限隔离,另一种是实施全面隔离,要求所有进出台湾的船只事先获得授权。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测试台湾的反应,同时打压台湾的经济。
台湾专家对此表现得更为谨慎,他们对美国出手的信心远低于美国专家。只有40%的台湾学者认为隔离时美国会出兵,封锁时这一比例升至60%,而在全面收复台湾的情形下,72%的台湾专家认为美国会介入。这个差距反映了两岸在认知上的差异。美国视台湾为亚太地区战略的重要一环,认为如果失去台湾,意味着失去了对整个西太平洋的影响力。然而,对于台湾人来说,地理位置使得他们深知一旦封锁开始,社会和经济秩序将迅速崩溃,自己会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报告还提到,若没有美国的援助,台湾最多能够在封锁下坚持三个月,之后就会无力抵抗。仅有26%的美国专家认为台湾能撑过三个月。
那么,为什么中国更倾向于采用“隔离”策略呢?报告指出,这种策略灵活多变,能够根据局势的变化进行强度调整,是一种典型的灰色地带战术。它避免了直接开战的风险,却能在不宣战的情况下,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中国海岸警卫队可能会作为行动的先锋,配合海军力量实施封锁,但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2024年8月22日,CSIS发布的另一份报告《如何中国封锁台湾》进一步分析了可能的封锁模式及操作细节,指出中国可能通过封锁的方式施压台湾,逼迫其做出让步,而非直接进行武力收复。
在美国,2024年台海危机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高概率事件。67%的美国专家认为,今年台海局势有可能升级为军事冲突。特朗普政府在第二任期内大幅增加了对台湾的军售,总金额超过28亿美元,较第一任期增长显著,重点装备包括高机动火箭炮、远程防空系统以及情报设备,旨在增强台湾在灰色地带的自我防护能力。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2025年5月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中表态,表示中国大陆对台湾的非传统威胁正在升级,美国将利用自身的力量维护地区和平,并扩大与盟友的合作。这与CSIS的兵棋推演结果一致:如果美国未能及时介入,台湾可能会迅速丧失主动权。
封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台湾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一旦封锁实施,芯片产量急剧下降,全球科技企业的运营将遭遇巨大的瓶颈。报告中模拟了电力中断后的情景,生产线的产能可能降至20%以下。而台湾的能源供应依赖天然气,一旦海运中断,社会基础设施将陷入瘫痪,食品和物资的短缺也会影响民众的日常生活。到2025年,中国的舰艇数量已超过美国,并且东部战区具备了区域封锁能力,导弹的精度足以打击关键设施。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悖论:中国虽然不愿先开战,而美国也希望避免卷入全面冲突。封锁作为一种非军事手段,可能导致局势加剧。如果美国军队试图突破封锁,可能会引发冲突的升级。专家们指出,误判可能成为最大的风险。一个看似小的举动,可能被误解为挑衅,从而导致事态失控。台湾虽然在防御上做出了一些准备,2025年7月的汉光演习首次进行为期10天的大规模演习,动员了2.2万预备役,并部署了美制火箭炮,模拟应对非和平统一的场景,但单靠台湾的力量,突破封锁依然困难重重。中国周边的军事演习也日益增多,自2025年以来,已有43架军机和舰艇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局势越来越像是实战。
CSIS的最新报告《灯光熄灭?兵棋推演中国大陆封锁台湾》于三天前发布,模拟了封锁导致台湾电力中断的情形。专家们评估认为,美国可能会通过空中补给或海上护航来打破封锁,但这将增加双方的摩擦。反过来,美国若进行反封锁,也将付出巨大的代价。报告强调,封锁并不等于收复,但它足以让台湾的经济和社会系统崩溃,而中国在这一点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这份报告的意义在于提醒各方,台海局势并非非黑即白。隔离作为前兆,可以为中国推进目标创造条件,同时促使美国及早介入,以防局势升级。台湾需要加强自身储备,并实现能源多样化,全球企业也需要为供应链准备备用方案。总的来说,台海局势是一场复杂的博弈,各方都不希望自己成为最终的失败者。
发布于:天津市网上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