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呀,以色列在中东几乎成了“谁惹我,我就炸谁”这个说法的代名词。
别光喊黎巴嫩、叙利亚,就连伊朗境内的目标也是“准 Elon”似的点一下就搞定,而且一打完就溜,几乎没人能还手。在哪儿都是战火不断,这片土地上,以色列就像个“不速之客”的空中裁判一样,随时出手。
可就是这个看着特别牛逼的国家,眼下却站在一个超级危险的十字路口——它的军事实力逐渐动摇,世界各种声音也开始变得不支持了,更要命的是,它自个儿赖以立国的那套“道德正当性”,一点点被自己一点点磨得差不多了。
一个新疑问也浮出了水面:要是以色列不再被国际社会认作“受害者”的话,它还能撑多久呢?
战略版图重组
以色列的强势可不只是坦克和战机的功劳,真正的底气得靠一半是犹太复国主义那股铁血的精神,另一半则是依靠全球犹太社区那庞大的后盾支撑。
从美国国会到好莱坞,再到华尔街和巴黎的智库,犹太裔的精英们在政治、金融、媒体和学术界都搭建了一个看不见但铁打不动的“护国联盟”。
这个网络,不光让以色列在道义上获得了超出常规的“特权”,还打造出了一个独特的跨国安全防线。说白了,很多以色列的伙伴们,不只是因为政策上的偏好,更多是因为他们的政治圈里,早就暗藏了对以色列的利益考虑。
正是因为这个“特殊身份”,让以色列在过去几十年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对手。在中东地区,它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没有哪个国家敢轻易挑战它的底线,就算它偶尔越界,也没人敢明说。
从上世纪对伊拉克核设施的空袭,到最近对加沙地区不断的炮火,以色列一直用一种几乎“无所顾忌”的手法,谋求在中东地区的霸主地位。不过,事情啊,正在悄悄地出现点儿变动哦。
今年中旬的时候,巴基斯坦和沙特可算是敲定了一份合作防御的协议,双方都签了字,算是达成了共同防护方面的合作意向。
平常可能没人太把巴基斯坦放在心上,但别忘了,它可是伊斯兰世界里唯一一个拥有核武的国家。更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传出来,经过中国装备的两支“合成旅”或许会进入沙特。这事儿可不是一般的军事合作,实在是一次实打实的战略大调整。
这些部队会配置红旗防空系统、歼击机和预警机,基本上包揽了空中防御和战场情报的那些关键点。
也就是说,假如以色列像以前那样继续对邻国开火的话,面对的不再是几个技术水平不高的邻居,而是一支真正拥有现代化作战技能、背后还靠着核武器作支撑的力量。实话说,以色列空军那种“想去哪就去哪”的时代,恐怕得到此为止了。
说白了,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并没有直接摇旗呐喊的恩怨,这也就是说,它的动作不是出于个人仇恨,而更多是为了维持战略上的平衡和一些盘算。
以色列曾经仗着自己的实力嚣张跋扈,结果把中东地区都逼得大家开始联合抗衡。现在,远在南亚的国家也纷纷插手中东的安全问题,这一下子让以色列的“肆意行动空间”明显受到限制,原本的军事霸主地位也开始有点摇摇欲坠了。
“正义”的人设崩了,才是真正的国家危机
可是,比起战场上的局势变动,那“舆论战”一旦失控,可就真要命了。以色列的建国合法性,老是靠“受害者”的故事来撑场面,实际上这套说辞一直没变。
二战之后,全球对犹太民族产生了一种很深的同情心,这份感情不仅影响了国际法上的支持力度,也成为西方国家在政治和道义上给以色列特殊关照的基础。但是现在,这一切正被加沙那血肉横飞的场面狠狠冲击。
自去年年底开始,以色列在加沙的战事已经导致超过六万人丧生,这不是我瞎说,是联合国站出来公布的官方数字。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些遇难者中绝大部分是普通老百姓,其中还包括很多妇女和孩子。
这场事儿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道问题,也让以色列那所谓的“正义大旗”一下子崩塌了。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拥护也开始动摇,甚至有人开始“翻脸”了。
英国、法国、西班牙、挪威这些国家都已经纷纷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咋说呢,这可不是象征性的玩意儿,而是实打实地对以色列的国家方针提出了明明确的反对。
以前,这些国家可是以色列最铁的伙伴,现在倒好,竟然在外交舞台上变成了敌对的一方。更让人感到尴尬的是,连以色列国内的媒体也开始质疑政府的强硬政策,特别是那些阻拦国际救援船只进入加沙的做法,彻底让它失去了“文明国家”应有的道义光环。
不仅是政府方面,西方民众的态度也在猛然变化。从哈佛大学到伦敦的大街小巷,从柏林到墨尔本,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接连不断,热烈程度丝毫不减。
这支十几万人的队伍,不仅只是高喊口号,还在不知不觉中对选民、议员以及决策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以色列曾经仰仗的“西方舆论保护伞”,如今也开始变得支离破碎,变得满是裂痕。
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指向的其实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以色列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
曾几何时,它可是那小小的国家,在历史的悲剧中坚强地站起来,成了全球都想保护的对象。如今,它却走到另一个极端,从“受难者”变成了“施害者”,从一受同情的民族变成了被呼吁制裁的国家。
这种角色的颠倒,可不仅仅是个印象上的差别,而是国家建立的根本逻辑彻底出问题了。
西方国家挺以色列,主要觉得这是维护历史正义嘛。不过,随着以色列的行动不再符合这个正义的逻辑,支持它的理由也就不那么成立了。连美国内部都有人对以色列的政策嗤之以鼻,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民众和议员们,对以色列的认同感正飞速掉头走下坡路呢。
炸得了邻国,稳不住自己
从外面的军事局势到内部的道义基础,以色列现在正双双失去那两个最重要的支撑点,可真是不易啊。
这事儿可不是别的敌人设的陷阱,实际上是自己这几十年来一磕一绊走到的死路。要是还偏执于那条强硬的路子,不但难以搞定安全问题,反倒会把自己越陷越孤立。
未来的以色列,可能的正面对一个挺刺眼的现实:光靠军事力量和老伙伴的保护,早就难以保证国家的安全了。
它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才能和邻国建立真心实意的和平关系,怎么在国际舞台上重新争取到信赖,又该怎么避免从曾经的“历史正义”代表,变成“当代不义”的代名词。
要是说以前几十年,以色列仗着“别的国家欠我情分”的旧时情感走过来,现在,它得靠“我究竟怎么努力”才能把未来拿到手。
要不然,它也许一战一场都能打赢,但可能会败掉未来的全部。眼下的问题,不在于它还能轰谁,而是还能挺多久。
网上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