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纪平
9月22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伤医事件,该院骨伤中心主任王海彬教授出诊时遭遇袭击受伤。目前王医生已经做完手术脱离生命危险,被送到ICU,但由于多处重要脏器损伤严重,后续恢复情况或许不乐观。(9月23日新民晚报)
现场图片
“反锁房门行凶”的细节,撕开了医疗行业最隐秘的安全焦虑。当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诊室门被恶意关闭时,倒下的不仅是有2000台关节置换手术经验的王海彬教授,更是医患间本就脆弱的信任堤坝。
这位被学生评价“科研临床教学三手抓”的博导,在患者口中是“耐心高超”的良医,却在自己的诊室遭遇重创,历经十小时抢救才转入ICU维持生命稳定。行凶者的蓄谋与暴力,与王教授三十余年的仁心行医形成尖锐对立——那些曾被他挽救的关节,那些挂满诊室的感谢信,此刻都成了拷问暴力的无声证据。更令人揪心的是,当患者涌来询问出诊信息,得到的只有“延后或取消”的答复,医疗服务的中断让更多人承受连锁伤害。
从刑法修正案(九)将“医闹”情节严重的直接入刑,到专家呼吁构建医患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法律与制度的防线从未缺位,可诊室里的物理门锁仍挡不住恶意。当医生需要在救人与自保间分心,当患者要为医者安全担忧,最终受损的只会是整个社会的就医安全感。
唯有让施暴者付出应有代价,让安保措施真正落地,让纠纷解决渠道更通畅,才能重新焊牢信任的链条。毕竟,没有医生该在诊室里直面刀锋,没有患者该在求医时陷入彷徨。
网上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