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象科技-资讯6月15号晚上,地球上出现了两个罗永浩。
一个,在屏幕前卖力的直播。另一个,或许翘着二郎腿,躺在沙发上,看着自己卖力的直播。
我还记得,大概就是去年这个时候。刘强东也开了一场数字人直播。虽然数据不错,但也有不少批评。吐槽人物不像、吐槽动作僵硬、吐槽没什么感情。
我甚至看到一条热评:东哥你但凡把那牛奶拿起来嘬一口,我马上就下单。
我们视频号也用过一段时间数字人,被无数观众吐槽,只能默默停掉。确实,去年的数字人技术,还不够成熟。
比如,动作单调。来回来去,就是那么几个动作。
比如,容易识别。判断数字人的方法,就是让他挥挥手挡脸。当时的技术,还做不到“渲染一半的脸型”。
展开剩余87%比如,恐怖谷效应。这种“挺像,但又没那么像”的状态,最容易让人产生“生理性恐惧”。
但仅仅一年时间,老罗这场直播,真的惊讶了无数人。
直播卖了多少多少钱,我就不报菜名了。新闻稿里都能看到。我朋友圈的小声比比同学直接震惊了。连不文明用语都快飙出来了。
到底有多像?我放一段你感受一下。
好家伙。
让我嘬一口?那哪过瘾,老罗直接举着杯子咕咚咕咚喝。
说我动作单调?你再仔细看看,那个推眼镜搓鼻子的动作,这不是老罗的标志吗?
还有,你看他端起茶杯的那一下,老罗眼镜上是什么?是雾气啊。我的天呐,它已经连物理规律都能掌握了?
直播结束,罗永浩自己都发微博说,被百度的数字人技术吓了一跳。
公司小伙伴看完也特别激动,找到我说,咱们写篇文章聊聊感受吧。
我合上电脑,一声感叹。我没有什么具体的观点,但却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受:
或许,我们正在见证一种全新商业模式的诞生。
给它胡乱起个名字,也许可以叫IPaaS,IP as a Service。IP即服务。
小伙伴一愣,这是什么意思?
如果有和我一样的技术男,估计马上就能联想到。这个名字来自一段光辉岁月。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我说,问你一个问题哈。现在咱们买软件,都是直接网上下载、网上付费、网上更新。但互联网的普及,那是上世纪末的事儿了。可Adobe80年代就成立了。微软、Oracle更是70年代成立。
你有没有想过,互联网出现之前,软件都怎么卖?
小伙伴又是一愣。坏了,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
哎呀,一不小心,又暴露年龄了。
我们那个时代,所谓的“买软件”,买到的是一个印刷特别精美的包装盒。我们戏称它“Big Box”,大盒子。因为它真的很大。大到可以当枕头。
呐,就以Windows 95为例,它长这样。
图片来源:ebay
里面,大致是这么几样东西:
一串许可证密钥。用来登录、证明你买了正版软件。
一张注册卡。你填写上公司的信息,再寄回给微软公司,方便后续接收新产品信息。
一本厚的像砖头一样的用户手册。教你怎么安装。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沓软盘。
我找了一张网图,你看,大概长这样。可能有十几二十张。分成好多功能,什么引导盘、程序盘、驱动盘...按照手册,一张一张装下来,得好几个小时。
图片来源:知乎@仕外闲人
没错,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互联网都没有诞生的那个时代。卖软件都是这么卖的。
术语上,这叫“本地部署”(On-Premises)。公司要买一套软件,本质就是买回来这么一个大盒子。然后在公司弄一套本地服务器安装。所有员工的电脑,都接到那台服务器上去使用。有的软件公司,甚至会派几个员工上门,为你做一些个性化的定制。
这种模式,当然很麻烦、很不方便。如今看来,恍如隔世。
为什么后来出现了商业模式突破?很简单,技术进步了,互联网普及了,带宽让我们能做越来越大的事儿了。
比如,我正在用云文档写这篇文章。但数据并不存储在我这台电脑上,而是在云端。我每敲一个字,都和云端来了个一来一回。插一张图,更是几兆信息的一来一回。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带宽足了。软件当然也没有必要再装进小盒里,甚至没有必要永久出售了。网上下载,按月租赁就好。升级了,还可以一键跳到最新版。边际成本降到几乎为0。
把软件,当成服务一样出售。这就是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它造就了如今辉煌的软件产业。
没错,一旦技术的发展,让“买卖”变成“租赁”,让“产品”变成“服务”。就会开拓一段无比广阔的新市场。
回头来看这次的数字人直播,会不会是同样的一段起点?
你看,真人IP这件事,同样存在很多限制。
比如,没法分身。参加上海的活动,就没法去成都的活动。
比如,各种意外。人吃五谷杂粮,总有个头昏脑热。
还有,占用时间。很多拿过诺贝尔奖的学者,都因为时间被各种商业活动占用,而再也没法做出突破性的学术成果。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电影人都认为,最好的IP,是唐老鸭、哪吒、LABUBU这样的“虚拟IP”。
因为它们可以复制、不会生病。在主题公园向你挥手的同时,还能20部电影一起开拍。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我说,这或许是一个新商业模式的开端了吗?
完善的AI数字人技术,也许能将真人IP的边际成本,降到极低,甚至为0。
之前,我曾经做过一条短视频,系统说过IP的底层逻辑。
简单来说,IP有三个要素:内容、人格、账号。其中,一切的根基,是内容。
IP被人长久喜欢,一定是因为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有噱头。商业活动,只是获得收入,反哺内容的手段。
所以,很多IP都有过这样的困扰。过多的商业活动,会严重影响他们做内容的时间和精力。比如一些歌手参加太多综艺,连出专辑的时间都没有了。长此以往,这会动摇IP的根基。
那以后,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IP专注于创造作品、提升自己。商业活动呢?交给AI数字人去。数字人可以比吴彦祖更像吴彦祖。
如果能到这一步,那就真正实现了IPaaS,IP as a Service。把IP变成了一种服务。
当然,再次强调,这只是瞎想。这里面确实还有特别特别多问题。
最关键的是,数字人,真的能复制真人IP身上凝结的信任吗?其实挺难。
比如,一次是新鲜。但如果满大街都是数字人主播,还能不能接受?不知道,至少有风险。
比如,播的多了,会不会胡言乱语?需不需要真人IP承担责任?也不知道。
再比如,能拿来直播,当然也能拿来造谣。如果有人用“盗版数字人”去做违法的事情,如何识别?也不知道。
还有最重要的,如果数字人时代真的无法避免,“如假包换的真人直播”,会不会反而成为另一种模式的壁垒?这就是另一篇文章的话题了。
你能不能接受这个或许会到来的“数字人IP时代”?是激动还是吐槽?咱们可以评论区聊聊。
这篇文章,就当是这个变化万千的时代,一个有点跟不上时代的老年人,一些胡思乱想吧。
发布于:浙江省网上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