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其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三项任务居于前三位。
智能汽车领域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差异化消费需求强烈,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是实现“需求侧改革”的重要力量。在此研判下,建投华科联合汽车评价研究院与知名院士专家、高校学者、产业界人士一道,经过近一年的精心打磨,最终完成了《中国智能汽车科技强国之路》的编写工作,新书已于12月26日正式发布。为更好的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服务,我们将陆续将此书的内容进行发布,以供行业参考借鉴。
接上文:【蓝皮书】《中国智能汽车科技强国之路》——导论(四)
导论
建投华科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单 学
三
智能汽车生态产业链
我们从价值环节、关键技术和产业链三个角度对智能汽车生态产业链进 行全景分析。
(一)价值环节
我们用 “STEEP”作用力模型,对智能汽车产业各个环节的驱动因素和价值因素进行分析。价值环节主要看新产业对不同环节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价值,是否足以应对制约力量,并推动产业向前发展。智能汽车产业价值分析如表10所示。
智能汽车产业像所有的新产业一样,都存在各个环节的驱动因素以及制约因素。从以上驱动和制约因素可以看出智能汽车产业在 “四新”条件下更 有可能快速推进,“四新”分别是新兴经济体、新兴产业、新兴融资体系和 “新世代”消费者。一是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有产业振兴的诉求;二是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及相关的配套产业;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资本市场为代表的新兴直接融资体系;四是我国 “新世代”消费者的规模庞大,购买力可观。
(二)关键技术
我们将支持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对应信息交互、信息处理、信息采集和传输(见表11)。
1
环境感知
环境感知技术的主体是各类型传感器组成的环境感知系统,主要执行由传感器获取信息的融合判断,并能进行异常处理。环境感知技术是智能汽车 的关键底层技术之一,其稳定性和应对复杂环境的感知能力直接决定了智能汽车的总体性能。目前广泛应用在汽车上的传感器主要包括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
2
车载通信
车载通信技术可以概括为V2X,即V2I(车对基础设施)、V2N(车对网络)、V2V(车对车辆)、V2P(车对行人)、V2D(车辆到设备)和V2G(车辆到网格)等。目前主要有两种V2X通信标准,分别是WLAN标准和蜂窝网络标准。基于WLAN的V2X可以实现短程通信(V2I和V2V),优点是可靠性高,标准制定过程相对容易。但未来主流应该是利用蜂窝网络实现V2X通信,目前各国均在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3GPP和5GAA在全球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上起主要作用。
3
交通大数据
智能汽车除了仰赖自身的能力,还需要一些基础设施的配合,最重要的就是交通大数据。交通大数据包括高精度地图、智能信号控制系统、智能路况感知和处理系统等,可以将全局路况信息通过通信系统与车辆进行动态交 互,确保行车安全的同时大幅提升通行效率。
4
网络安全
随着汽车逐渐智能化,网络安全成为智能汽车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保障技术。网络安全一方面要降低被入侵风险,最核心的是控制权限,加强加密工作,建立一套自主、完整的安全网络体系;另一方面,智能汽车生产企业也要确保软件开发安全,减少代码漏洞,从源头端减少风险。
5
驾驶辅助
驾驶辅助即低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实现前车跟随、车道维持、自动变道等低级别的无人驾驶或驾驶跟随。目前驾驶辅助技术已经应用在了许多品牌的中高端车型上,处于快速推广阶段。
6
高精度定位
高精度定位是智能汽车实现自动驾驶的重要辅助功能,也是交通管理机构实现对路况精确掌握的重要技术。高精度定位将依靠卫星定位、蜂窝定位等方式,通过算法的整合,实现全天候、全路况、全时高精度定位。
7
车载计算系统
相较于一般计算设施的部署条件,车载计算系统对功耗、抗震性能、体积等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要实现智能汽车的各项功能,车载计算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要实现高性能、低功耗的车载计算系统,除了依靠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外,可能还需要发展负责不同功能的车载专用芯片。
8
人车交互
9
自动驾驶
不同于驾驶辅助,自动驾驶是实现基本或完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的点到点行驶。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要实现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也是诸多新兴技术的整合。
(三)产业链
从产业链分解来看,国内智能汽车配套产业链的竞争力仍然与国际一流企业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车载计算系统、网络安全等核心领域,国内企业仍处在起步阶段。智能汽车产业链分布如表12所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发展智能汽车,将有力地促进半导体、集成电路、通信技术、网络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基础、完善高效的基础设施以及素质较高的工程师和劳动力,智能手机产业对大陆电子制造业的发展和带动作用已经证明,一个规模庞大、附加值较高的科技产品产业会对上游诸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而智能汽车无疑属于这样的产业。
(未完待续)
【蓝皮书】《中国智能汽车科技强国之路》——导论(一)
【蓝皮书】《中国智能汽车科技强国之路》——导论(二)
【蓝皮书】《中国智能汽车科技强国之路》——导论(三)
【蓝皮书】《中国智能汽车科技强国之路》——导论(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上一篇: WEY品牌进入全新时代
- 下一篇: 小林观察丨回归“智能出行”原点,WEY品牌焕新向上再出发
发表评论